{{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Categories
● 會員尊享:全店購物滿$280,即免運費!
Not enough stock.
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
Not enough stock.
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
Limit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per order.
Only {{ quantityOfStock }} item(s) left.
劏房、棺材房……香港人越住越細,越住越貴,香港扭曲、荒誕的房屋政策及市場,還有沒有出路?
本書紀錄歷時三年的革新性「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一場為改革香港房屋供應模式的社會運動。
書中十個有血有肉的基層市民故事,承受最極端的住屋壓力,如何從計劃中解決他們的房屋問題?
本書榮獲香港樂施會總裁曾迦慧小姐及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先生一致撰文推薦!
十個基層住屋的故事,十種房屋困境的命運。
本書收錄了十個社會房屋居民故事,呈現他們面對香港房屋問題的困境,以及如何透過「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得到改變。他們的故事,正正是現今香港社會的縮影,他們的經歷可能也是我們身邊人所遭遇的困難,有些人婚姻破裂成為單親家庭,有些與家人不和而流離失所,有些因為業主逼遷而徬徨無助,不少因住屋壓力曾經走進死胡同。這都是一個一個有血有肉的香港故事,而他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改變,更是真實而且無比重要。
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經歷,可能也是我們身邊人所遭遇的困難;入住了社會房屋,得到喘息空間及同路人的相伴,為他們帶來點點滴滴的改變,這些改變的經驗更是真實無比。
「住」,本應是「以人為主」,但在香港這個扭曲的房屋市場下,承受最極端壓力的基層市民,卻從未主導過自己的居住空間和經驗。作為公民社會的持份者,我們每一個人也可以思考如何為這些飽受生活折磨的人帶來改變?
作者簡介:
朱鳳翎,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在香港電台、蘋果日報等擔任自由記者。她曾編撰關於青年及教育議題的書籍,十分關心香港民生議題。
羅嘉凝,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畢業,全職記者,報道新聞及政策。一直關注及跟進貧窮、長者、住屋等議題,喜歡書寫社會各階層的人物故事,希望為弱勢發聲,相信談論政策時總離不開人,制定政策時應該從人出發。
--------------------------------------------------------------------------------
【一刻。館 x 特約經銷商】
香港本土設計的「一刻。館」文青好物,除了在網上購買外,現也在以下銷售點發售了!(以下銷售點只售賣「一刻。館」精品,如需購買書刊,請於網上購買或親臨出版社選購)
1. 好好鞋業:深水埗元州商場1樓F02號舖(營業時間:10:00 - 20:00)
2. 小書舍:尖沙咀彌敦道 36 號,Cke Shopping Mall,2 樓 101號舖 (尖沙咀站 D1 出口;商場內大家樂對面) (營業時間:13:00 - 20:00)
3. 慢調書旅(澳門):澳門醫院後街水井斜巷18號(營業時間:13:00 - 18:45)
4. HKTVmall:https://reurl.cc/Vj8nmy